以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流通便利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开放为主,不断对标对表高标准国际通行规则,进而实现制度创新的对外开放战略,能够为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提供制度保障。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出台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推进高水平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决定》,要把广西打造成为高水平开放新高地。制度型开放是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核心支撑。跨境流通便利则是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重要支撑,也是广西形成制度型开放先行效应的独特优势之一。如何锚定制度型开放的发力点、增创跨境流通便利新优势,成为新形势下广西为国家试政策、为便利地试改革、为联动东盟试模式、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谋优势的时代要任。
广西提升跨境流通便利的制度型开放成效显现
近年来,广西发挥与东盟海陆相接的区位优势,以自贸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为重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对外开放的跨境流通便利度快速跃升。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现多个全国首创。广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面向东盟、陆海衔接、沿边开放的独特区位优势,聚焦要素跨境流动便利化,积极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如南宁片区在RCEP正式生效实施当天,实现全国首趟国际货运班列从南宁出发、签发广西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认定全国首家RCEP经核准出口商;中银香港构建的“银行中后台营运+跨境业务联动”新模式覆盖东盟7个国家等等。系列制度创新成果为跨境流通注入新动能,推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持续壮大。
口岸物流“软便利”管理持续优化。中越陆路智慧口岸建设率先在全国推进,积极探索货运车辆通关全流程智能调度管理新模式,开展“提前申报、卡口验放”等通关便利改革,大幅压缩公路口岸通关时间。2023年上半年,广西公路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0.33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25小时,在全国排名均为第四。崇左片区友谊关口岸跨境货物流量占据中越货物贸易的“半壁江山”,也是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唯一保持旅检和货检从不间断运行的边境口岸。据统计,2022年,外省(区、市)经广西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约4500亿元,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商品经广西口岸进出口。
中国—东盟多式联运“硬软便利”双提升。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联通、运输组织畅通、制度规则贯通取得显著进展。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贯通直达东盟的东中西三大主通道,全力打造中国—东盟多式联运枢纽。北部湾港已与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5个港口实现通航。密集出台多式联运优惠便利政策,开辟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快速通道。积极推动企业大宗货物“公转铁”、大宗散货“散改集”,多式联运物流量质齐增。
以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流通便利化的市场需求更旺
制度型开放更注重解决开放型经济的深层次痛点难点,是一种更全面、更系统、更稳定、更高层次的开放。新形势下,双循环市场经营主体对制度型开放的需求更强、对跨境流通便利的要求更高。
对规则融通东盟、走向全球的“过桥”需求更强。广西制度型开放具有融通东盟、跨境快享规则并转道全球的“过桥”特质。跨境产业链企业普遍希望进入广西就能高效对接众多国际经贸规则,集成享受与东盟国家产业、贸易、投资、服务、往来等各类跨境节点的便利,并借道进入全球市场。其中,企业对零关税快享、绿色通关、跨境金融服务、自然人流动、数据跨境交换等双(多)边自贸协定规则融通需求较为迫切。这些是广西推进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改革的发力点,也是提升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对“快运东盟”标准互认、跨境创享新经济增长的诉求更新。当前,广西直达东盟的跨境公路运输仍有堵点,跨境铁路存在标准不一、时间长、运量少、运力低等问题。公铁海空四类运输方式尚不能无缝衔接,货物由海运到广西改陆运仍需“换箱”、货物到越南后又须再“换车”,急需标准与规则互认破冰。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流通规则急待关地协同、关企联动。数据跨境流动、绿色标准互认等方面的诉求高涨,正在成为制度型开放的焦点。
对规制对接、降消壁垒的跨境流通环境要求更高。新形势下,双循环市场经营主体对解决跨境合作的深层次问题需求更强烈,尤其是破解影响跨境流通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单制”改革,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门户等平台国际规则落地与系统性突破仍处于制度性障碍的“深水区”。这对广西营造标准引领、供需适配、高效便捷、便企利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
以制度型开放提升广西跨境流通便利化水平
针对双循环市场经营主体的跨境流通便利化需求,结合外部大势,广西应发挥门户与通道优势,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为跨境流通便利化改革探路。
实施规则融通东盟、借道东盟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立足区位优势,聚焦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的“硬骨头”,实施融通东盟、借道东盟、走向全球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清单制。主动对标广东自贸试验区,以RCEP赋能跨境合作为主线,把规则融通东盟走向全球的“卡脖子”制度清单作为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的任务清单,集中力量打通跨境合作关键环节中的规则融通梗阻。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试验载体,聚焦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与痛点,形成问题清单、需求清单、优势清单,将清单项目化、工程化,探索以产业链为落脚点、以国际经贸协定为纽带的“规则链式融通东盟”新模式。
推动流通快、服务优的“快运东盟”跨境规制再造。实施中越铁路快运工程,优先支持企业在边境口岸、港区建立关键供应链仓储基地、出口中转站点、大宗商品进口分拨中心,加速构建国内园区制造—广西口岸物流—东盟境外基地合作链路。推动国际海港、铁路港与空港开展“港港联动”快速通关改革,支持南宁综保区、钦州港综保区、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钦州港等开展“区港联动”改革,打造集装箱公路运输、水上运输快线,提升出口货物在不同港区享受集装箱出口货物“转关不转单”便利度。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国东盟多式联运物流标准互认。在跨境电商、港口码头服务等领域加强标准体系合作,持续推动中国与东盟物流链、数据链、金融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积极开展跨境创享区域新经济增长的标准化国际合作。对标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推进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标准化国际合作。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着力推动数字贸易、数字货币、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数字贸易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开展智慧口岸建设试点,与邻国共同制定跨境数据分级标准、确权标准与跨境交换标准、无人驾驶跨境运营区建立与运营标准,推动RCEP项下相关规则在广西落地实施。持续开展RCEP“一国一策”标准研究,优先针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推出相关查验标准与国别便利化标准指引。
深化以“跨境便利获得感”为导向的营商环境改革。以自贸试验区及协同区为载体,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针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承接竞争态势,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载体,争取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等试点,创新口岸通关模式与国际冷链物流平台建设模式。鼓励崇左片区及北海、防城港协同发展区试行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创新,编制允许跨境执业的行业人才目录,允许目录内人才经备案即可在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执业。鼓励建设具有涉外服务产业导向的产业楼宇,支持有条件的片区创立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作者为广西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曹玉娟)
上一篇:《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全文)
下一篇:广西贸促会与柬埔寨青年领导人研修班座谈交流
版权所有: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 桂ICP备05008372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18号 技术支持:广科网络
地址:中国广西南宁市白云路6号 电话:86-771-5772851 传真:86-771-5719812 邮编:53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