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中国-东盟繁荣的基石
东亚合作是推进“和谐东亚”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推进是东亚合作的重要起点和基点。自1991年以来,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堪称国际关系的典范。如果把双方致力于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视为构建一座地区大厦,那么,该大厦的四大支柱已基本建成,将有力推进“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
一是经济支柱。双方致力于在2010年前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双方已先后签署了早期收获协定、货物贸易协定、服务业贸易协定等。二是政治支柱。双方关系的发展呈递进态势,从1991年双方建立对话伙伴关系,到1996年东盟接受中国为全面对话伙伴,再到2003年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只用了短短12年时间。特别是中国于2002年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按规定不以武力解决问题,表明中国愿意遵守东盟制订的规则。三是安全支柱。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先后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中国-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等,在南海问题上实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共同打击国际犯罪。四是社会文化支柱。双方在旅游、培训、文化交流、互派留学生、志愿者行动、妇女青年活动等领域的交往日益扩大和密切。中国-东盟关系的进展将带动东亚合作的发展,有利于“和谐亚洲”、“和谐亚太”以及“和谐世界”的建设。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成为东亚地区合作的重要推动力。1997年以来,在东亚合作过程中崛起的中国与东盟、东亚、亚太、世界之间,找到了一条合作、协调、互利、共赢的道路,彼此成就对方。东亚合作成为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之一。
首先,成功推进东亚合作使中国具备了地区战略依托。迄今,中国已参与“10+3”框架的全面合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成为东亚峰会的主导成员,促进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网。
其次,成功推进东亚合作实践了统筹内外两个大局的科学发展观。东亚地区合作与中国地方发展“走出去”战略结合越来越紧密。随着上海经广州直达新加坡的陆上交通动脉的贯通,泛亚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中国与东亚的合作依存、融合程度提高,统筹内外两个大局,实现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深度结合的平台日臻完善。中国作为一个特大市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为东亚的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商机。中国竞争力的增强与东亚经济圈的出现互为依存。
第三,成功推进东亚合作,确立了东亚地区主义在中国地区合作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区主义渐趋成熟。其中,周边主义遵循“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执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加强地区合作。亚洲主义集中反映于博鳌亚洲论坛所代表的亚洲共赢和“亚洲的中国”等理念。2006年6月,胡锦涛在亚信会议上提出了“和谐亚洲”理念。2006年,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在演讲中详细阐述了新的亚洲主义的思想渊源、历史演进、实践支撑、基本架构与时代内涵,指出新的亚洲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合作、开放、和谐。亚太主义伴随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合作日趋成熟。2006年,胡锦涛在河内APEC会议上正式提出“和谐亚太”理念。
上一篇:次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下一篇:同舟共济应对全球金融风暴
版权所有: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 桂ICP备05008372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218号 技术支持:广科网络
地址:中国广西南宁市白云路6号 电话:86-771-5772851 传真:86-771-5719812 邮编:530029